哪里有一家效益不错的大厂,周边肯定会出现一批同类的小厂。竞争的同质化一度让企业家心寒不已。
记者近日在常州凯达轧辊有限公司采访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公司老总许亚南认为,出现这种情况,
与其责怪别人刻意模仿,不如说是因为自己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易于复制而造成的。
去年凯达轧辊销售收入1.5亿元,已位居全国民营轧辊企业首位。而纵观“凯达”成长之路,有效投入、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始终是关键词。
常州市凯达轧辊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东安农机厂,作为地方“工业摇篮”,曾为东安工业经济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1998年农机厂改制,组建了凯达轧辊有限公司。
面对300余家国内同行,“凯达”的机会在哪里?“从技术上与同行拉开差距,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企之路。”起步之初,公司老总许亚南便找准了方向。
2000年,“凯达”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在常规产品国内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凯达轧辊组织技术人员全力攻关,经数十次试验,研发成功了拥有自主产权的大型带槽铸铁轧辊,轧制量比原产品提高3倍,一举打开了国内市场。目前,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0%%。
初战告捷,信心倍增。在随后的几年里,凯达轧辊相继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旧厂区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淘汰了落后的熔炼和机床设备30余台套,新购大型专用设备80多台套,熔炼设备、热处理设备、切削设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德国、日本、瑞士等著名公司引进先进检测设备,检测水平始终与国外同步。
与此同时,凯达轧辊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成功开发出新型材料的带钢支承辊、高速钢轧辊等一大批高科技新产品,成功打入马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莱芜钢铁公司等20余家全国大型钢铁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一路飙升,企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前些年,国内钢铁企业加快产能扩大步伐,与钢铁行业密切相关的轧辊行业也水涨船高,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场形势有涨必有跌,如何抓住这一波‘牛巿’行情,在做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全力做强企业,这才是根本。”许亚南居安思危,如何才能做强企业?惟有研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复制的产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凯达轧辊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与国际轧辊行业技术机构英国BRC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利用国外专家的优势,引智研发,在加快开发高科技新品进度的同时,密切与国际市场的衔接,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在BRC公司配合下,凯达轧辊根据欧美市场用户要求,于2001年研发出了GT半钢轧辊,该产品推出后,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升至45%%以上,年销售额逾4000万元,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2005年,凯达轧辊又开发出了K合金辊环和冷轧镀锡板用高铬铸铁轧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凯达轧辊的制造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近年来共自行研发或联合开发了10余个轧辊新品,其中难以复制的创新产品占40%%销售额,外贸订单接连不断,外贸业务供不应求,目前公司已跃升至全国轧辊行业五强,稳居民企同行第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亚南清醒意识到:企业生存3年,靠的是运气;企业生存10年,管理很重要;而支撑百年企业的,则是企业文化。
在营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即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许亚南认为,民营化不是家族化,企业要想在变幻无常的市场中持续地发展,迅速做大做强,必须依赖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规范化管理,让所有员工感觉“凯达”是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彰显核心竞争力,迈向成功的彼岸。
另一方面,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建设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娱乐室等硬件设施,通过精心的CI设计,展现独特的凯达文化;在员工待遇上,实施“高薪养人”策略,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实惠,让每个员工都以身为“凯达人”为荣。去年,公司普通员工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职工福利全年合计1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