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

Global supplier of film equipment
— 半岛彩票入口 —

半岛彩票:上下游市场同时施压 轧辊企业步履维艰

2024-12-05 03:07:47 来源:半岛彩票入口 作者:半岛彩票登陆

  轧辊作为轧制钢材的重要工具,既是轧钢企业须臾不可缺少的生产备件,又是以钢铁为原料制造的产品。因此,轧辊行业的兴衰与钢铁业息息相关,而钢铁行业的一点“风吹草动”也会给轧辊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自2003年开始,铁矿石的进口价格连年大幅上涨,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涨65%。同时,钢铁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扬。为转嫁巨大的成本压力,钢铁企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钢材涨价狂潮。今年一季度宝钢不同品种钢材吨价涨幅达500~1000元,其他钢铁企业也纷纷公布了新一期价格。目前,线材、螺纹钢等长材价格分别较上月上涨1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0%以上。

  钢价上扬的同时,钢厂的利润却不断下滑。有关资料表明,钢铁企业今年的利润率较上年将下降30%。不少企业已入不敷出,经营困难。这自然会影响对轧辊的需求。

  生铁、废钢等主要原料的飙升,加上电价的调整以及油价带动的运费上涨,致使轧辊制造的成本持续升高。

  一位轧辊企业的高层感慨,钢铁企业可以将涨价因素随时传导到下游,对钢铁产品的出厂价格每周都能挂牌调整,一些中小钢厂价格变化之快更令人眼花缭乱。去年全国生铁的价格涨幅几乎都超过1000元/吨,废钢、焦炭的价格上涨都超过40%以上,今年春节前后不到两周时间,螺纹钢的价格上涨了500~600元。面对如此的市场形势,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既要随行就市采购原材料,又早以订单的形式提前与轧钢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有的轧辊制造企业不但要把今年干不完的合同结转到明年,甚至在上半年就签订了一定数量明年交货的合同。在合同履约期间,即使亏本也得严格执行,只能独自承担涨价风险。

  再者,轧钢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对轧辊等备品备件一贯采用招投标采购,对价格本来就压得非常低。为摆脱新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局,钢铁企业不可能对轧辊企业网开一面,只有进一步转嫁压力。而轧辊企业则需要以现金购买原材料,等合同履行完成才能回笼资金。生产成本的持续升高使其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日趋明显,还有可能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使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些经济技术实力薄弱的小轧辊厂很难经受钢铁高价位运行的严峻考验,要继续“硬扛硬挺”下去,前景并不看好,未必能挺过这一关。

  钢铁产能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直接拉动了轧辊行业的快速扩张。目前全国已有300多家大大小小的轧辊厂,轧辊产出能力在100万吨左右,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只有3000吨。产业集中度低,不仅浪费了资源,迟滞了结构调整和行业优化升级的步伐,还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轧辊作为专供轧机使用的消耗性备件产品,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近年来,新建扩建的轧辊厂已使轧辊产能超过了市场需求。在供大于求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基本形成了“三国演义”前的拼争格局。

  其一是一些盲目上马的小轧辊厂,一投产就遇到低端产品严重过剩的尴尬局面。但资金、设备投入了,转产并非易事,只能将同行当作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在同质化产品上竞相压价,以期先占领市场,再图生存发展,致使众多的小轧辊厂都无利可图,且正在经受着高成本可能带来的分崩离析。

  其二是以国内较为短缺的高技术大型板带、型钢轧辊为产品方向,新建的合资、外资轧辊制造企业,虽在引进现成的先进技术上占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市场已分割完成,要以新的品牌和产品杀入市场并非易事。有的企业采取先试用后付款或低价倾销的手段,加剧了生产成本高涨对轧辊业的冲击。

  其三是以中钢邢机为代表的业内排名前10的轧辊制造企业,其产出能力约为30万吨/年,占到国内总产能的1/3。这些强势轧辊制造企业几乎占据国内高等级钢材用辊的全部市场,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市场订单饱满,产品供不应求,对涨价因素的消化能力也较强,但要消化掉手中低价位合同,按照原材料价格疯涨的市场价值变化去争取新合同,似乎也困难重重。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以钢铁上下游市场为生存条件的轧辊制造企业,将在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增加、剩余价值几被挤干的多重压力下,出现周期性的动荡调整。他同时指出,轧辊业要在困难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资源分散的产业集中度低问题是治本之策。但在目前多数轧辊厂“还有饭吃”,勉强能维持运转,又缺乏政府主导的情况下,推进联合重组仍有一定障碍。而作为轧辊企业自身,要在动荡调整中化险为夷,必须在投入与产出方面进行主动调整:

  一是产品发展方向要由低端的“大路货”向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产品拓展,以避开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二是要从重点增加产能向突破关键性的技术转变,着力提高轧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以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

  只有这样,中国轧辊业才能从竞争走向竞合,对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做出适当调整,并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节约原材料,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以自己的做强、做大,为中国钢铁业由大变强提供有力支撑。(来源:机电在线网站)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