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中的巨型“圆球”通体粗糙,伴有细孔、拉丝,而离开显微镜样品台,镜头里的“庞然大物”,竟只是一粒肉眼难以捕捉的超细粉末。大小之间的差距是4000倍!
在位于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的省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简称“省航材中心”)主实验室内,工程师严丹正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蓄电池粉末的微观结构,分析形貌,判断其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这台电子显微镜的最大倍数是200万倍,这么高倍的检测,保守估计全省能做的不多!”
由航空航天新材料装配定位检测与精度实验室、航空航天新材料机械性能及可靠性试验计量实验室、航空航天新材料化学性能及组织结构分析实验室三大实验室构成的省航材中心,引入了200万倍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大型计量级坐标测量机、1200℃热处理炉温跟踪仪、直读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关键仪器装备,并建立计量标准、校准项目、关键参数测试项目等49项,拥有发明专利20项。中心已于上月通过现场验收,完成筹建工作。它的建成也标志着镇江市以此为核心节点的产业计量测试体系正加速形成。
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计量是重要的产业技术基础,也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业计量即利用计量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将计量融入产品研发、设计、试验、生产的全过程。
“当前,航空航天、新材料装备等制造业正处于建强产业链生态、提升产业能级和自主创新能力阶段,是企业实现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较高水平的计量测试体系,解决企业关注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短板和产业链弱链、断链的卡脖子问题,镇江市建好省航材产业中心是解决航空航天、新材料装备等制造业短板的关键举措。”镇江市计量中心副主任肖晖将航材中心筹建背景和盘托出。
省航材中心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目前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二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建设期间,中心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计量规范2项,制定了各级各类标准11项,并承担重大科技项目3项,为有效开展计量检测工作,解决航空航天、新材料装备等制造业短板提供了源头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省航材中心采取“边建设、边服务”模式,以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量值溯源、关键参数测试和技术攻关。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服务相关企业200多家,为6家企业解决了机床定位精度、炉温均匀性检测等诸多技术难题,涌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案例,产业计量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严丹对今年夏天的一次计量服务印象深刻。镇江经济开发区内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掺入了杂质元素,影响了产品性能,虽经该公司国外总部分析,找到了问题的大致方向,但迟迟不能确定具体是哪道环节出现了差池,“接到企业求助后,我们立即对各个生产环节的送样进行检测,当天就给出了结果。”得益于此次精准、高效的检测,该企业及时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解除了信任危机。
今年,针对多家航空航天企业对用于部件内部缺陷无损探伤的超声C扫描检测设备的校准难题,省航材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开发了航空材料超声C扫描检测设备整机校准装置以及专用检测软件,大幅提高了检测能力、检测效率,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除了能在家门口满足企业的送检需求,作为土生土长的检测机构,省航材中心接地气、也更懂产业,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等前道环节,实现产业计量的闭环服务。”肖晖说,当前,中心在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瓶颈,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和关键检测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基础性、前瞻性、产业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特别针对从事C919等民用飞行器整机和核心部件生产制造的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链开展特色服务,以此更好地支持镇江市乃至省内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镇江市计量中心在全省首次工业机器人位置重复性参数量值比对活动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检测数据顺利通过比对,实验室能力再次得到认证。今年以来,市计量中心参加24项省级以上能力验证项目,总量和技术领域均创历史新高。
如何进一步强化产业计量能力建设,发挥计量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镇江市市场监管局计量处负责人透露,镇江市将围绕“四群八链”,不断探索和挖掘产业计量新领域,打造多层次、度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系统梳理产品设计、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全过程的参数量值溯源情况,持续加强研究服务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且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技术,打造生产线上的产业升级助推器,“真正让计量测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创新力。”(朱婕 陶立波 蒋晶)